工夫茶
說到茶,很多人聯想到的是日本茶道,但其實最早發現並飲用茶的是中國人。根據最早的文獻記載,中國人喝茶始於西漢,當時被當作名貴藥材使用,只有宮廷才能喝得到。唐代陸羽的《茶經》有系統地介紹了茶的知識。宋朝時,中國的茶藝到達顛峰,不論王公貴族或市井小民都開始飲用茶,這種喝茶的習俗就是在這個時候傳入日本,後者則逐漸發展成非常講究禮儀的茶道。反觀中國,中國人喝茶講究的是心,品茗時的氛圍更是重要,禮節和方法倒是其次。在中國,喝茶不是令人誠惶誠恐的高貴儀式,而是完全融入日常裡的生活藝術,於是,茶成了開門七件尋常事之一、是可依個人愛好習慣的心靈享受,而奉上一杯好茶,更是中國人的待客之道。
起源於宋代的「工夫茶」,盛行於中國東南方的廣東潮汕地區和福建漳州、泉州一帶,結合了民俗和技藝,是極具代表性的中國茶文化,至今這文化還保留在香港、台灣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及泰國等華人聚集的地方。潮汕和閩南語的「工夫
一詞指的是精緻、講究、費時及費工夫,因泡茶的時間和方式、茶具、水質、儲存甚至連共飲的對象都有講究,很費功夫,因而得名。
重視氛圍
工夫茶很重視氛圍,工夫茶的茶具一般比较小巧,以便控制泡茶的品質。最簡便的工夫茶茶具為一壺带二至四個杯子,較講究的則有多達二十多種不同的器具,其中又以有「茶室四寶」雅稱的:茶爐(煮茶器)、茶罐(裝茶葉容器)、沖罐(蓋碗/紫砂壺)、茶杯,最為重要。另外,喝茶前焚一爐沉香,茶桌上擺上幾個頗具趣味的茶寵,都能增添飲茶的樂趣。
茶具繁多
工夫茶的茶具種類很多,我們在這裡簡單的介紹幾種基本的茶具。
茶爐:工夫茶很重視泡茶的水溫,所以爐邊會備有茶爐,方便掌控溫度,以往常見炭爐,現在多被電爐取代。
茶葉罐:茶葉罐主要考量是密封性,密封好的茶葉需存放在乾燥陰涼的地方,避免陽光曝曬。
沖罐:常見有宜興紫砂壺和蓋碗,紫砂壺泥料富含礦物質,對於講究水質的工夫茶而言是非常適合的茶具。工夫茶很重視茶葉和水的比例,不管用甚麼茶壺,重點都是「宜小不宜大,宜淺不宜深」,才能比較好掌控泡茶的品質。除此之外,也可以考慮使用看得到茶湯、容易掌握濃度、不挑茶葉且清洗方便的蓋碗,盡量選擇薄胎瓷碗比較不容易吸熱,大小則是以人的手型而定,杯蓋邊緣距離杯口外緣大些,還有蓋紐比較高,比較不容易燙手。
茶杯:茶杯也有四個原則--小、淺、薄、白,小可一飲而盡,淺則水不留底,質薄起香,白色襯托茶色。典型工夫茶通常會配置三個茶杯,形成一個「品」字,也是中國茶文化的精神。1980年代,台灣興起雙杯品茗法,配備一高一低兩個杯子,矮杯為品飲用,瘦高的杯子主要是聞香功用,也可用來品飲。
公道杯:用途是放沖泡好的茶湯,以免茶葉浸泡過久有苦澀味,還可讓茶湯降溫和茶渣沉澱,之所以稱為公道杯,是指可以以此均分茶湯,所以有公道的精神意義。
茶洗:茶洗兼具泡茶工作檯和盛水的功能,分為上下兩個部分,上層有孔,方便多餘的水流到下層的容器。
烤茶器:除掉濕氣並提升茶香的功能。
茶寵:茶寵顧名思義是用茶水滋養的寵物或是品茗時愛茶人的把玩之物,多為紫砂或澄泥製,喝茶的時候順手用剩餘的茶水塗抹或澆淋,久而久之,茶寵的色澤和質地會變得溫潤順滑,還會散發茶香。茶寵的選擇全憑個人的品味和喜好,有人取其吉祥寓意,有人喜歡文人氣息,也有的人就愛童真樂趣。
沉香:焚香靜神,品茗清心,是古代文人的四藝中的兩般閒情,而且是互為烘托,品茶時點香能襯托品茗的氛圍和意境,例如,圖中香爐裡宛若流水的煙霧香氣,讓品茗多添了一份情趣。
選料講究
工夫茶從擇茶、選水、溫度、收藏,到泡茶的茶具和技藝都很講究,一般使用優質焙火半發酵烏龍茶,例如:水仙。功夫茶也重視水質,一般而言富含礦物質的水會更適合。還有泡茶的溫度也很講究,所以溫度的保持和掌控也非常重要。
泡茶方式
沖茶第一泡是洗茶和醒茶,也有預熱茶具的功能。再沖水、浸泡、沖茶稍候片刻才端杯慢慢细饮(俗稱第二沖),之后再添水燒煮重複第二沖的過程,数沖以後(從六、七沖到十多沖)換茶再泡。沖茶要高沖,沿著杯緣入沸水,這種沖法能讓茶味更香。而斟茶則是要低斟,防止熱氣四散。斟茶要將茶湯依次輪流倒入茶杯,反覆來回兩三次將各個茶杯斟滿,這樣湯色才能均勻。茶杯以八分滿為宜,茶壺中多餘茶水必須倒掉,不能留於壺中,否則下輪茶會變苦澀。
品茶方式
品茶要先聞香,然後看茶湯的顏色,最後才是品味,一杯茶分三口品完,讓香味從舌尖逐漸向喉嚨擴散。
社交禮節
沖茶人雙手向客人端送茶杯時,客人應雙手接茶,沖茶人斟茶時,長輩给晚輩倒茶,晚輩需將五個手指合成一個拳形,拳背朝上,用五只手指同时敲桌面,以表示尊敬。
在平輩之间行叩指禮,不需要太過於注重细節,只需要將食指和中指合并,在茶杯旁邊輕輕地敲三下就行。
晚輩给長輩倒茶時,或是员工给上司倒茶時,行的叩指禮不一样,可以用一隻手指在茶杯旁邊敲一下,或是在你遇到了比較欣赏的人,可以選擇敲三下,表達你的欣赏。